河源有那些历史名人?

作者:王虹 www.yuediqu.com    2024-05-19
我们河源有哪些名人?~

赵佗(约前240年-前137年),汉族,秦朝恒山郡真定县(今中国河北省正定县)人,秦朝著名将领,南越国创建者。赵佗是南越国第一代王和皇帝,前203年至前137年在位,号称“南越武王”或“南越武帝”。 阮啸仙(1897-1935),广东河源人。五四运动校学生会主要负责人,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广州地委书记并代粤区执委会书记, 1926年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、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,被选为中央委员。曾任中共广东省委农委书记、建立仁化县安岗苏维埃政府,被选为主席。出席过党的六大,当选中央委员,任中共赣南省委书记、赣南军区政治委员。1935年2月,阮啸仙领导的赣南省委机关部队被敌围困, 3月6日在战斗中壮烈牺牲,时年38岁。

邹大昕——字东启 。
宋朝河源人 。
任广州佥判时,发现东洲与黄木湾之间,交通不便,立即计划施工,将鹿步湖岸凿开,使两地十余里的水路畅通,便利来往行人交通运输 。
后当地居民在鹿步湖建大昕庙以示纪念 。
邬干于-一又名朝宪 。
湖南新化人 。
曾先后到日本、美国等地留学,回国后致力于教育事业,民国31年秋,任五四中学校副校长 。
民国33年创办行素中学 。
民国36年(1947年)春迁至长沙 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1956年人北京编辑社,从事编译著述 。
同年底,被聘为湖南文史馆员 。
著有《崇德初级中学设立实验班答客问》.

历史名人

邹大昕——字东启。宋朝河源人。任广州佥判时,发现东洲与黄木湾之间,交通不便,立即计划施工,将鹿步湖岸凿开,使两地十余里的水路畅通,便利来往行人交通运输。后当地居民在鹿步湖建大昕庙以示纪念。
邬干于-一又名朝宪。湖南新化人。曾先后到日本、美国等地留学,回国后致力于教育事业,民国31年秋,任五四中学校副校长。民国33年创办行素中学。民国36年(1947年)春迁至长沙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1956年人北京编辑社,从事编译著述。同年底,被聘为湖南文史馆员。著有《崇德初级中学设立实验班答客问》.

河源简介:

河源市是国务院1988年1月7日批准设立的地级市,管辖源城区、东源县、龙川县、紫金县、连平县、和平县共五县一区。全市原有119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,截止至2003年9月20日,全市按要求撤并乡镇17个,占乡镇总数的14.8%。全市现设有98个乡镇,4个街道办事处,1394个村委会和149个社区居委会。

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、东江中上游。其范围是东经114度14分至115度36分,北纬23度10分至24度27分。东接梅州市、汕尾市,南邻惠州市,西连韶关市、惠州市,北与江西省交界。全市面积1.58万平方公里。河源市是京九入粤第一市,又是广东省拥有铁路最长的市;京九铁路、广梅汕铁路、105国道、205国道、河惠高速公路构筑了河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,是粤东北重要的交通枢纽。

河源犹如镶嵌在东江之畔的一颗明珠,河源市区别名槎城。东江自北向南流经市区,新丰江从西向东绕城而过,两江在市区东面交汇,使得整个城市三面环水,看起来象浮在水上的木筏,因此而得名。

以新丰江为界,槎城划分为新老城区。老城具有1500多年的历史,公元492年而江北的新市区是1988年建市后才建起的新城,一老一新,为我们留下了不少历史人文景观和令人骄傲的现代奇迹。

人们说河源是一个灵秀的城市,到处繁花争艳,草木吐秀,空气清新,但是让我们设想一下,假如没有水,一个城市能灵秀到哪里去呢?的确,河源“一城风景半城水”,除两江之外,市区内还有一个历史悠久的人工湖——鳄湖,两江一湖托出了河源“青山绿湖碧水城”的山水旅游城市形象,形成了一种清朗、明丽、现代与传统和谐相融的城市风光。

河源历史:

河源,上古属扬州南境,战国属楚,秦于龙川置县。 南朝齐永明元年(483年),龙川析地置河源县,属南海郡。南梁天监二年(503年)属梁化郡,隋唐属循州,南汉乾亨元年(917年)析循州分置祯州、循州,河源地区属循州。宋天禧五年(1021年)改祯州为惠州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循州并入惠州,河源地区在1913年属广东省都督府潮循道,后直属广东省革命政府东江行政委员会。新中国成立后,先后属东江行政委员会、东江行政专员公署、粤东行政公署、韶关地区、惠阳地区等。1988年1月7日,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源县,设立河源市,辖源城区、郊区、龙川县、紫金县、连平县、和平县;1988年3月2日市委、市政府正式挂牌办公。1992年8月河源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,成为既可享受山区优惠政策,又可享受沿海开放区优惠政策的地区。1993年11月8日,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源市郊区,设立东源县,县委、县政府驻仙塘木京。 河源市是东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。“百越”时期,来自江浙一带的越民散居于少数民族之中,对开化粤地起了重要作用。秦平百越后,迁陕陇之民居粤,带来了黄河文化。此后,凡遇中原战乱,都有一批批的移民进入岭南。这些南迁之民与当地土著民族相互同化,逐步形成了客家文明。

河源未来:

河源市成立于1988年1月,是广东省的一个年轻城市,也是京九线上的一个新兴城市,辖源城、和平、龙川、紫金、东源、连平等6个县区,全市总面积1.58万平方公里,人口322万。

河源,源远流长,历史悠久。早在公元前1万年至4000年,河源市域内所在的东江中上游便有人类繁衍生息。公元前214年,秦朝就在这一带设县而治,首任县令就是后来统一岭南并被汉高祖封为南越王的赵佗,县治设在龙川县佗城镇。现有新石器遗址、唐代正相塔、宋代龟峰塔、孙中山祖居(由闽入粤第一代)。这里历史悠久、人杰地灵。

河源,靠山近海,区位优越。河源位于广东省东北部,东江中上游,处于珠江三角洲边缘,历史上与惠州、东莞、深圳、汕尾曾属同一地区,市区距广州、香港均不到200公里,河源实际上是内陆与沿海的结合部。这种独特的区位,既有利于接受沿海地区的经济辐射,又有利于沟通国内外大市场。

河源,交通四通八达,基础设施日臻完善。河源是京九入粤第一市。京九铁路经过江西省进入河源境内,穿越三县和市区,并在龙川县城与广梅汕铁路接轨,设立华南最大编组站。105和25国道纵贯全市,规划建设的河惠、河梅等高速公路正在规划建设。由此构成了河源市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,使河源成为粤东北的交通枢纽。此外,以市区为中心的现代通信网络已经形成,实现了城乡电话交换程控化、传输数字化。并且,还拥有一类口岸。

河源,自然资源丰富,开发潜力巨大。河源是“港深水塔”,全省最大的两个水库——新丰江水库和枫树坝水库都在河源境内。滔滔不绝的东江水,不但滋润着珠江三角洲东部,而且通过东深供水工程流入香港。境内水能蕴藏量130万千瓦,仍有40万千瓦有待开发。同时净水资源和优质淡水养殖开发价值和潜力巨大,新丰江天然净水远销国内10多个城市。河源市是矿产之乡,已探明的矿产有40余种,其中储量位居全省第一的就有铁矿、莹石矿和稀土。此外,铅锌矿、钨矿、石灰石、瓷土等也十分丰富,易于开采。河源是山多林茂之地,全市有山地面积1800多万亩,其中25度以下的缓坡地就有180万亩。全市森林覆盖率72%,活立木蓄积量达3092.7万立方米。河源是生态旅游胜地,境内山清水秀,文物古迹众多。紧邻市区的大桂山风景区,是北回归线上现存面积最大的常绿阔叶林区,是广东绿色生态旅游的新品牌;市中心有亚洲第一高喷泉,喷射高度达169米;河源还曾是恐龙的故乡,市区已出土恐龙骨骼化石和大量的恐龙蛋化石。市区碧水环绕,空气清新,环境优美,是全国13个大气环境质量达国家一类标准的城市之一,也是广东省环境保护教育基地。县区有“小桂林”之称的连平陂头山水,有“地下龙宫”之称的漳溪皇龙岩、和平李田仙岩,有“粤东丹霞”之称的龙川霍山和枫树坝九龙湾水上漂流等旅游景观。

河源,服务体系完善,投资环境优良。为吸引外商投资,市政府先后制订子一系列优惠政策,在地价、水电、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。实行只收税不收费,规定凡是在市区范围内举办生产性项目的外来投资企业,只按规定收税,不收任何行政事业性规费。为了简化手续,提高效率,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对外引进办公室,实行“一个窗口”审批项目,“一条龙”受理投诉,“一个口子”收取规费的“三个一”制度,有关职能部门分别制订了对外来投资者服务的承诺制度。为了切实保护外商的合法权益,市政府专门为外商发放了“绿卡”。

建市14年来,河源市经济社会有了很大的发展,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以灯塔盆地现代农业示范区和“百万亩水果基地”建设为突破口的“三高”农业蓬勃发展;贯穿市区的“工业走廊”开发已初具规模,对外经济空前活跃,投资不断升温,规模逐步扩大,在新的历史时期里,河源市将突出特色经济、借外发展、科教兴市、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,大力创造体制创新、对外开放、资源转化三大优势,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。我们将进一步利用山水资源优势,大力发展“三高”农业,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,把河源建成京九线上的农业强市和珠江三角洲的“菜篮子”基地;利用沿海与内陆结合部的区位优势,不断优化环境,扩大对外开放,把河源建设成接纳沿海产业转移的一块投资兴业宝地;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,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,把河源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;利用矿产,水资源和农副产品等资源优势,形成以资源开发为依托的加工型工业。

河源市虽然是广东省的次发展地区,但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,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。我们谒诚欢迎海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,携手并进、共创未来。

一、客家渊源

所谓客家人,是指原籍为河南地区的中原汉族,在东晋战乱时南迁,开始成为具有“特殊身份”的一群居民,更在后来的几次迁徙行动中,逐渐形成今天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。客家民系是中华汉民族的一个支系。客家人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讲客家话,客家语系是汉民族八大方言之一。

历史上,客家人有五次大南迁,时延1500年的记载。

第一次的大迁徙是在公元317—879年间,东晋怀帝妥朝时,由于西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,形成对汉民族影响深远的“五胡乱华”之局,中原地区的不少官员和平民,也纷纷随着渡过黄河南下。为了避免和原户籍者发生混淆,便把这些新来的户籍称为“客”。这是“客”字第一次在中华民旅上出现。

第二次大迁徙是在公元880——1126年间。唐朝末年,黄巢举兵起义及“五代十国”,天下大乱,客家先民又从皖赣某地居所,现迁往江南南部、福建西北及广东北边。

第三次大迁徙是在公元1127——1644年间,金元相继入侵,宋高宗南渡,地这过程中,许多客家人幸均卷入保卫宋室、抵抗元兵的勤王战争。宋亡后,他们只好退往更偏远的广东东、北部。

第四次大迁徙在公元1645——1843年间,这次迁徙却是康熙皇帝为了争取南方的民心,赐给每个男子8两银子、妇女儿童4两银子,鼓励客家人迁入四川、广西及台湾。一向以客家人为荣的朱德同志的祖辈就是在这一次迁徙时,从韶关移居四川的。

第五次大迁徙是在1866年以后,发生于太平天国起义末期。由于太平天国的首领洪秀全是客家人太平天国失败后,许多客家人在清政府的压力下,纷纷向理智偏远的南方,甚至向东南亚等海外地区迁徙。

目前,全世界有客家人约4500万人。其中国内4000万人,国外有500万人左右。在海外的客家人分布很广,较集中的是东南亚一带,新加坡的李光耀、和国际知名作家韩素音均是客家人。国内有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共有17个省、185个市县,其中客家人占95%以上的纯客县50个,客家人最为集中的地方是赣南、闽南和粤东北部。广东的客家人有2000多万,占全省总人数近30%,其中纯客县15个。

河源作为东江流域的纯客家地区,最早的客家先民来历可追逆到秦朝。公元前214年,秦始皇平定南越后,为进一步开发岭南,派屠睢、任嚣、赵佗带50万兵卒驻守,还下令将数十万名“罪人”发配到岭南。赵佗先为龙川县令,后为南越王。龙川的赵、韦、官、任四姓居民就是第一批进入龙川与当地土著族人杂居的中原人。但是,作为客家人大规模迁徙到河源地区的时间,却要推到客家人第三次大迁徙这一时期,即公元1127——1644年间。

河源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,始终承传着客家民系优秀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。广东梅县的山歌文化独树一帜。河源的东江客家菜则比较有特色。

二、客家习俗

客家人的习俗大致上包括全国性的传统岁序节俗,地方性崇拜、礼节等。

(一)、主要节日:

☆春节:有拜年,游乐活动等,是最隆重的节日。

☆立春:即交春。

☆元宵节: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。元宵节吃元宵,玩灯,赏灯,猜灯谜。

☆二月二:开正节。

☆清明:客家扫墓习俗多从春分开始,清明达到高潮。

☆端午:客家普遍称为五月节。节日主要内容是吃粽子,雄黄酒,龙舟赛。

☆七月节:也即鬼节。

☆中秋:民间通称八月节。吃月饼,赏月等风俗大体各地相同。

☆重阳节:客家人叫“九月节”。

☆冬至:客家人有“冬大过年”之说。

(二)、婚姻礼俗:

客家人的婚姻礼俗受古时风尚影响较重,,主要仍以传宗接代为目的, 但余文与张丽是自由恋爱的。客家人男婚女嫁讲究“明媒正娶”,客家社会正式的婚姻关系是一种“嫁娶婚”,招赘之风并不盛行。

过程仪式大部分仍沿旧习:如相亲、送定、报日子、送聘金、盘嫁妆、接亲、拜堂闹洞房等。

(三)、民间娱乐:

客家民间娱乐内容非常丰富,节日的主要有秧歌、龙舟竞渡、踩船灯,舞龙灯,舞狮,高脚师,迎花灯,踩马灯,打花鼓,乐器会,演戏,放烟火,平时的有唱山歌,唱小曲,弹琴,弹筝,拉二胡,吹笛子,下象棋,下六子棋,打纸牌,掷状元签,打麻将,养花,钓鱼等。

赵佗

赵佗(公元前237年 -前137年 )是秦朝著名将领,南越国创建者。是南越国第一代王,公元前204年至前137年在位,号称“南越武帝”。秦朝恒山郡真定县人(今中国河北省正定县 )。 受秦始皇委派和任嚣一起率领50万大军平岭南 。公元前214年 ,岭南平定之后,由于龙川地理位置和军事价值都极其重要,赵佗被委任为首任龙川县令。直至公元前208年,赵佗调任南海郡尉,他一共做了6年的龙川县令。他在任龙川县令、南海郡尉期间,和他建立南越国自称“ 南越王 ”之后,他一直实行“和辑百越”的政策,促进了汉越民族的融合,并把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带到了南越之地,使南越得到了很好的发展。

赵佗,少年负勇,精通武功韬略。秦始皇二十八年(公元前219年),年仅18岁的赵佗被封为五十万大军的副帅。秦始皇三十三年(公元前214年),年仅23岁的赵佗被封为首任龙川县令,公元前208年,南海郡尉任嚣病故,赵佗续任南海郡尉,时年29岁。公元前204年,建立南越国,自称南越王,定都番禺(今广州),时年33岁。汉高祖十一年(公元前196年),赵佗被汉朝封为南越王,时年41岁。汉高祖吕雉王(公元前183年),赵佗自称南越武帝,时年54岁。公元前179年,吕后死后,汉文帝刘恒即位,赵佗去帝号而复汉朝,仍称南越王,时年58岁。这就时说我们常说的赵佗归汉。汉武帝刘彻建元四年(公元前137年),南越王赵佗无疾乐终,葬于番禺东北,享年101岁,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王中第一大寿者。佗卒后,由孙赵昧(《史记》作胡)及其后裔婴齐、赵兴、赵建德续任了四代南越王。汉武帝刘彻元鼎六年(公元前111年),南越国亡。南越国自公元前204年始,历93年,世传五代南越王,共计赵佗称王称帝67年,其后代共26年。

赵佗自秦始皇二十八年(公元前219年),做50万大军副帅至汉武帝刘彻建元四年(公元前137年),为岭南的统一和发展操劳了82个春秋,其中任50万大军副帅5年,龙川县令6年,海南郡尉4年,称南越武帝4年,南越王63年。

赵佗在位期间,采取“和辑百越”的民族政策,促进了岭南的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,为祖国的统一大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。

赵佗在任龙川县令的6年里,为民办了不少好事、实事,如掘井筑城,设衙修路;传播先进的中原文化和文明;推广先进的生产力和农耕技术;改善越人居住条件;培养和起用越人做官;维护了良好的社会治安;推广优良品种;迁汉人与越人杂居;推行汉人与越人互通婚姻。公元前209年,赵佗上书奏二世胡亥,派一万五千无夫及年轻女人为士卒衣补,这些女子们后来都与将士和越人成了婚,建了家,立了业,不再回北方去。此外,他还鼓励士卒与中原人和越人通婚。无怪乎今天许多外来的游客高度评价龙川真是人杰地灵,山美,水美,人更美,这实际与将士和越人成婚,不断地繁衍生息,世代相传是分不开的。
阮啸仙

阮啸仙(1897-1935),原名熙朝,字建备,号瑞宗,别号晁曦,河源义合下屯村人。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,广东青年运动的先驱和早期农民运动的卓越领袖。

1914年春,阮啸仙就读于私立三江高等小学。

1918年春,阮啸仙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东甲种工业学校。

1919年,阮啸仙在广州参加“五四”运动,是领导人之一。

1920年下半年,阮啸仙参加与创建广东地区的社会主义青年团。

1921年春,广东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立,阮啸仙为该会主要成员,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成为中共广东支部成员之一。

1922年五月,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,团广东区委成立,阮啸仙被选为团广东区委书记。同年秋,他从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毕业,即投身工人运动。

1923年6月,在广州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。

1925年春,阮啸仙与澎湃创办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,曾任该所历届政治教员和第三届主任。1926年2月,国民党中国农民运动委员会成立,阮啸仙被选为委员。同年11月,中共中央为加强对全国农民运动的领导,成立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,阮啸仙被选为委员,成为我党积极从事农民运动的先驱者。

1927年当选为中共第五次全会中央检查委员会候补委员。会后回广州,任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长。

1928年,阮啸仙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,被选为中央审查委员会委员。

1929年,阮啸仙被选为中央审计处处长,主持全党的审计工作。

1930年,阮啸仙调到中央宣传部工作。

1931年,被派往中央北方局任组织部长,阮啸仙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,参与临时中央政府的领导工作。

1935年3月5日在江西会昌地区的中岭、马岭一带与国民党军队作战,阮啸仙身患重病,坚持指挥战斗,鼓励战士英勇杀敌。3月6日,在突围激战中不幸负重伤牺牲,时年38岁。

黄 克

黄克(1905——1928),字新发,别号新强,龙川县佗城四甲人。民国10年(1921年)在鹤山坳背高小读书,受到进步教师杨复生的影响。民国11年春离家往广州投奔革命,经堂兄黄觉群介绍,以画像照相作掩护,从事青年运动。民国13年春,黄克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,不久参加中国共产党,被选送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参加第二期学习。毕业后任中央农民部特派员,先后被派往东江、北江从事工农运动。民国16年“四.一二”、“四.一五”事变后,他参与组织芳村和花县农军投入广州起义的战斗。起义失败后,他受命赶回家乡担任中共龙川特支书记、龙川县革命委员会主席、东江农革命军进军鹤市的总指挥。民国17年3月,他率领东江工农革命军400余人攻占鹤市。后因配合失调,队伍被迫撤回四甲上印寨,旋为敌人重兵包围。在多天对峙中,为扭转被动局面,黄克与战友黄德初前往紫金苏区找上级请示对策,因中途受阻,折回河源乐村时被敌人抓获,解回龙川佗城惨遭杀害,年仅23岁。解放后,四甲小学易名“黄克小学”,永志纪念。

邹大昕——字东启。宋朝河源人。任广州佥判时,发现东洲与黄木湾之间,交通不便,立即计划施工,将鹿步湖岸凿开,使两地十余里的水路畅通,便利来往行人交通运输。后当地居民在鹿步湖建大昕庙以示纪念。
邬干于-一又名朝宪。湖南新化人。曾先后到日本、美国等地留学,回国后致力于教育事业,民国31年秋,任五四中学校副校长。民国33年创办行素中学。民国36年(1947年)春迁至长沙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1956年人北京编辑社,从事编译著述。同年底,被聘为湖南文史馆员。著有《崇德初级中学设立实验班答客问》.

邹大昕


相关问答:

#15573424352#:河源烈士陵园有哪些烈士
柳往鱼: 答:陵园也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。在每年的清明、七一等节日,都有不少单位团体前来瞻仰,缅怀先烈,进行爱国主义教育,参加的人数约1.5万人,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。为完善陵园的基础设施,提高管理档次,更好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,2005年,由市政府投资约500多万元,新建了河源市革命历史、...

#15573424352#:河源市的资料
柳往鱼: 答:南朝齐永明元年(公元483年)由龙川县(公元前214建县,首任县令为“南越王”赵佗)析地设置河源县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河源曾分别隶属韶关和惠阳,曾与深圳、惠州、东莞同属一个地区。1988年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河源地级市,辖源城区、东源县、和平县、龙川县、紫金县、连平县等1区5县。全市共有...

#15573424352#:张骞通河源典故
柳往鱼: 答:张骞的功绩:张骞两次出使西域,打开了中国与中亚、西亚、南亚及欧洲等国交往的大门,构建了汉与西方国家友好交往的桥梁,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、经济的交流和发展,对整个世界的文明与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。张骞不仅开拓了汉与西方诸国贸易的丝绸之路,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走出国门的使者,同时,也通过它...

#15573424352#:请问谁知道广东河源的叶姓的祖先吗?能讲讲这一支叶姓的发展吗?谢谢
柳往鱼: 答:1、叶姓汉族支源仅有一支,颛顼为其传说祖先。2、叶姓继承祖先美德,以“敦睦”、“百忍”、“永思”、“崇本”为其堂号,训示子孙。叶姓族人中不乏宰相、画家、文学家之名流。3、字行辈份排序井然,字韵深远。如叶成忠所修《叶氏宗谱》,内有浙江叶姓一支字行为:“茂盛宗世万,嗣继启志成。”叶秋庭所修《叶氏...

#15573424352#:龙川县莲凤村娥公桥历史
柳往鱼: 答:莲风村属于河源龙川县丰稔镇,河源历史悠久。据考证,早在公元前10000年至4000年,东江中上游流域便有人类繁衍生息。上古时代,河源市辖区先属沃土次州,后属杨州。莲风村地图 春秋战国时称百越之地,属楚。秦始皇三十三年(公元前214年),秦平百越,置南海郡,在东江中上游流域设置龙川县,首任县令是...

#15573424352#:潮州历史文化资料潮州历史文化资料都有哪些
柳往鱼: 答:3、潮州是一座拥有1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,潮汕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。潮州是隋代经略台湾的始发地,唐代以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和对台的通道。出生在境内的名人有国学泰斗饶宗颐、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、广东省原省长卢瑞华、“全球脑王”郑林楷、香港喜剧演员吴耀汉等。4、...

#15573424352#:河源的客家有多久历史
柳往鱼: 答:河源是纯客家地区,是东江客家聚居地。据史证,河源是最早客家先民的涉足地和落居地,岭南文化的发祥地。据史书记载,河源客家先民在南越王赵佗于秦始皇33年(公元前214年)统一岭南前已经驻守在越地了,其中有“中华姓氏第一村”之称的该市龙川县佗城村,目前已被历史学家考证拥有179个姓氏,而且当地...

#15573424352#:河源是哪个地区
柳往鱼: 答:河源是广东省地级市。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,地处东江中上游,东靠梅州市,南接惠州市,西连韶关市,北邻江西省赣州市。其范围是东经114°14′至115°36′,北纬23°10′至24°47′。全市面积1.5642万平方千米。民国二年(1913年),属广东省都督府潮循道,后直属广东省革命政府东江行政委员会。...

#15573424352#:客家人有哪些名人,事迹
柳往鱼: 答:但是,作为客家人大规模迁徙到河源地区的时间,却要推到客家人第三次大迁徙这一时期,即公元1127——1644年间。河源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,始终承传着客家民系优秀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。广东梅县的山歌文化独树一帜。河源的东江客家菜则比较有特色。洪秀全、韦昌辉、石达开、朱德、罗芳伯等都是优秀客家人...

#15573424352#:邝姓有什么名人
柳往鱼: 答:邝奕垣顺治九年(1652年)进士,河源县人。邝廷保嘉庆六年(1801年)武进士。邝瑞龙同治十年(1871年)武进士。邝兆雷光绪十八年(1892年)进士,广东新宁(今台山)三八冲云人,钦点即用知县。邝恩荣光绪二十四年(1898年)武进士。邝富灼光绪三十三年(1907年)游学毕业进士。邝荣光宣统元年(1909年)...